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專題 > 領導致辭 > 2015上海國際文學周
2015年08月24日09:10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施晨露 點擊: 次
什么是文學溫暖?把筆伸向靈魂
魯迅文學獎得主孫惠芬攜新作亮相:“鄉村是我的創作深井”
“來到這里我其實有些忐忑,我的寫作會受到讀者關注嗎?”昨天,遼寧省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得主孫惠芬帶著新作《后上塘書》來到“思南文學之家”上海國際文學周活動現場。滿場的讀者打消了她的忐忑,孫惠芬說:“擔心沒了,剩下的就是和大家好好交流。”
2009年,孫惠芬起意創作 《后上塘書》,寫了2萬多字就停了筆。2011年到2013年,她專門回到老家莊河掛職工作生活了兩年。“莊河離大連車程只有兩個多小時,但城鄉之間在地理上近,心理上遠。重新回到鄉村,我才真正看到當下鄉村的主流生活,了解鄉村人外在與內在的變革、震蕩。每個作家都清楚什么是自己寫作的 ‘深井’,這口井能夠打出豐沛的水來,鄉村就是我的‘深井’。”
《后上塘書》從一樁謀殺案開始:一個兩腿泥巴從鄉村走出去發了大財的農民劉杰夫,意外發現自己的妻子徐蘭在家里被人殺死,種種被掩蓋和不可掩蓋的秘密一一浮出水面。評論家何向陽認為,《后上塘書》展現了當下農村的現實問題:城鎮化改變的不僅是農村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更改變了鄉村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
對此,孫惠芬回應,文學是給存在以合理的解釋,寫小說正是為了寫出人性的繁雜、探索人性的秘密。“什么是文學的溫暖?”在《后上塘書》封底,孫惠芬闡述自己的創作觀:“我一直以為,陽光照在陽面不算溫暖,作家只有把筆伸到靈魂的黑暗處才是真正的溫暖。我把故事置于城鄉之間,鄉村的城市化進程之間,這也是我努力多年用心希望抵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