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7日15:22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施晨露 點擊: 次
孫毅95歲了。1月15日下午,身穿紅色中裝、精神矍鑠的他出現在上海作協大廳,假如不做介紹,恐怕沒人能猜得到他的實際年齡。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位“太爺爺級”作家竟以95歲高齡交出了長篇小說三部曲《上海小囡的故事》。作品研討會上,同為“90后”的兒童文學老學者蔣風寫來賀信,戲言這是“跨進新時代的老公雞一連下了三個蛋”,滿座皆歡,孫毅也笑了。
《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從1930年代寫到1950年代,貫穿抗日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時期,通過一組孩子的群像,描寫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批上海有志少年兒童的覺醒和成長,是一部全面反映新中國成立前后底層少年兒童生活的文學長卷,尤其填補了地下少先隊從誕生到擴大、發展的文學題材的空白。孫毅是作家,也是一位革命家,解放戰爭時期,他就在上海白統區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地下戰線,是參與了黨的地下少先隊的建立及其發展的屈指可數的健在者。以親歷者的視角,以一個上海小囡的成長經歷來反映我們國家所走過的艱難,所追求的光明,以及巨大而深刻的歷史變遷,他說,能完成這樣一部作品,就可以完全沒有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
《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從1930年代寫到1950年代,貫穿抗日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時期,通過一組孩子的群像,描寫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批上海有志少年兒童的覺醒和成長,是一部全面反映新中國成立前后底層少年兒童生活的文學長卷,尤其填補了地下少先隊從誕生到擴大、發展的文學題材的空白。孫毅是作家,也是一位革命家,解放戰爭時期,他就在上海白統區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地下戰線,是參與了黨的地下少先隊的建立及其發展的屈指可數的健在者。以親歷者的視角,以一個上海小囡的成長經歷來反映我們國家所走過的艱難,所追求的光明,以及巨大而深刻的歷史變遷,他說,能完成這樣一部作品,就可以完全沒有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
在秦文君的記憶中,孫毅一直是大嗓門、騎著自行車,風風火火為兒童文學奔波的形象。女作家林華曾與孫毅共事多年,在她的記憶中,老領導孫毅可以毫不含糊地翻過窗為迷糊的新同事打開反鎖的辦公室門,也可以一腳踩死辦公室里躥出的老鼠。上海市少先隊總輔導員趙國強記得,在單位記錄外出情況的小黑板上,孫毅留下過“孫大圣來過”的留言,接到孫毅的來信,落款常常是清晨或“天要亮了”。寫過《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的鄭春華在專程托人送上的玫瑰花束里,附上了一張卡片“給永遠的老頑童”。
可就是這精力無窮的孫大圣、老頑童,為了《上海小囡的故事》病倒了。為了小說中的史實準確,90多歲的孫毅開著電動車到處跑,四處找尋當年的資料,還進行了大量采訪。因為走得太多、太累,他患上了腿疾,突然有一天不能站立,只能坐上輪椅行動。但即便是住進醫院,在病床旁,他硬是擺上了兩張小桌子,圓桌上堆滿了從上海圖書館復印來的上海解放前夕地下少先隊編輯出版的全套《新少年報》;方桌上則是厚厚一摞稿子,是他用鋼筆一筆一劃寫出來的手稿?!斑@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也是一份歷史記錄,這樣厚重的一部作品,我即便是一個字一個字看,也感到吃力,只能讓我的孩子讀給我聽,更何況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下來?!焙蛯O毅同齡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翻譯家任溶溶感慨。
寫完《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孫毅奇跡般地康復了,他又能重新站起來了,就像這部小說的主題,一個弱小的孩子在槍林彈雨中堅強地長大,并翻身做了國家的主人。作家簡平是這套書的策劃人也是孫毅創作的見證者,讓他忘不了的是這一幕——“那天,孫毅先生請我去家里看修改后打印出來的書稿,他說他會在一個地方等我。我去到那里時,驚訝得瞪大了眼睛——他開了一輛電動車過來,并招手讓我坐上車子。一個94歲的老人,生氣勃勃地騎車帶著我一路駛去,簌簌作響的風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