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4日09:41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徐翌晟 點擊: 次
今天(4月22日),許多讀書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展開,人們用各自的理解和行動表達著對于世界讀書日的重視。在靜安800秀舉行的第九期壹字讀書會上,兒童作家秦文君與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汪涌豪分別闡述了讀書與“智”,與“和”之間的關系,用閱讀治愈孩子的現代病,用閱讀令人心安。
秦文君認為,現在與智相關的,提的最多的是智力、智商,如今的小孩都很聰明,新媒體讓孩子知道的東西多,可都是碎片化的,缺少一種鏈條。在秦文君的教育理念里,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要走過的第一個臺階就是閱讀。“孩子讀書越來越少,他們的智商、智力很高,因為他們比我們小時候都聰明,見的也多,而且他們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語言方面的障礙,語言越來越簡單,寫作也有困難,很多作文大賽中我們評選時一看作文寫得那么好,卻是爸媽代寫的。他們聰明著,但是浮躁著。”
如何治愈這些現代病?秦文君認為閱讀可以,“閱讀首先有個要求,真正的閱讀、走心的閱讀是需要安靜的,靜能生慧,一個會安靜的孩子,容易產生理性的定力,容易有一定的語言能力。”語言豐富了,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溝通和交流能力也豐富了。閱讀好的書,特別是文學書,往往也有哲理在其中,它也是一本哲學書。孩子讀了以后,就會看到萬物之理,看到人和人的不同,看到很多社會的經驗和體驗,孩子還能從不同的書里面找到自己的興趣,最后發展自己的興趣。
“智”不僅僅是智力智商,還是聰慧和見識,遭遇挫折不怕,遭遇危機能化解。秦文君認為全面的理解“智”,讓一個再小的孩子,活著也要找到活著的理由,人是需要理想的,人生的道路要更寬、更自信。“更多的孩子是通過找到書里的趣味,他才會不斷地去讀,才會不斷的建立一種習慣,把閱讀當成一生的習慣。”
汪涌豪特別能理解秦文君說孩子的那些話,因為自己的兒子11歲,卻陷在功課里,“他的媽媽就不答應他看很多書,我只能偷偷地給他看。”他認為,“和”太重要了,三千多年前甲骨文就有一個“和”字。“本來說音聲相和,是說音樂聲音的,后來延伸到做菜,味道要和,再引申到談事情、談怎么樣求道。只有不同的東西疊加在一起,才能產生一個世界。所謂生就是生生不息,而相同的東西很難存儲下去。”
“和”可以使心情保持很安和的狀態。追求“和”的人,在待人接物的時候,容易做到所謂的溫柔敦厚,顏色非常和悅。讀書可以感化人心,就可以使人心里安和、謙虛,尊重一切人,不管大人小人,不管高低,判斷事物的時候也能和氣。古人說同則相親,你們兩個人觀點相同,你們兩個很親和的在一起。異則相近,你保持你的觀點,我保持我的觀點。孔子講和而不同,每個人保持自己的原則,但是可以接納別人與我不同。“上海城市精神里面有一個和氣,我們覺得在這樣一個時刻,對這個字有一種特別的關注,就變得非常重要。”汪涌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