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4日16:54 來源:思南讀書會 作者:思南讀書會 點擊: 次
從左至右為盛韻、談瀛洲、孫良
3月31日下午,復旦大學教授談瀛洲帶著他的第一部花事隨筆集《人間花事》,與該書插畫作者孫良、作家盛韻展開對談。圍繞著《人間花事》,三位嘉賓分享了有關種花、賞花的經歷和體悟。
一個唯美主義者的散文
盛韻提到,《人間花事》比較難以歸類,它既是散文,也像是回憶錄,里面談到的人和事都與植物有關。翻閱談瀛洲的這本書,我們會發現雖然里面有講到怎樣種花,但更多的是表達植物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尤其是跟情感和記憶的關系。
談瀛洲認為,我們選擇種哪些花,原因可能有兩種,一種是我們“偶遇”某種花,覺得它們特別美;另一種跟我們的記憶有關,小時候種過這種花,或者小時候有人送給我們這種花。這本書的一個著眼點是文學,因此,談瀛洲給這本書起的副標題是“一個唯美主義者的散文”。
談瀛洲
孫良也提到,談瀛洲的文章講了很多生活中的事情,除了種植之外,還講了植物的品行和性格。有一次兩人交談的時候,談到了合作的事,談瀛洲寫文章,孫良畫插畫,作家和藝術家表達各自的東西,于是就有了現在的《人間花事》。
養花與傳統文化
中國園林的歷史和養花的歷史非常悠久。孫良說,“對植物的喜愛,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共同特點。傳統水墨畫非常擅長描畫植物,但是他們不注重原樣描摹;花鳥畫有它特殊的表達技巧,能夠表現出大自然的意境,同時傳達出文人的境界,追求的是大自然和人的心靈的特殊結合。”
相比較而言,西方曾經有一個時期花卉畫大量出現,描繪得非常細致,也就是所謂的“靜物畫”;到了當代藝術,寫實描繪少了,而往抽象表現的方向上發展。
孫良
談瀛洲的舅公身上就很有傳統文人氣息,他擅長種花養花和塑盆景。談瀛洲對植物的喜愛受到這位舅公很大的影響,小時候舅公送他的多肉植物“虹之玉”是他的“啟蒙植物”。
談瀛洲說,“我寫散文時也會寫到有深厚文化傳統的植物,也有的時候完全不管這個東西,這個植物如果對我個人特別有意思的話我就會寫。”談瀛洲提到,在現代都市里,人們種花就是為了欣賞植物本身的美,在跟植物、泥土接觸的過程中得到休息和復蘇。
現場讀者
種花是都市閑情
盛韻鐘情于養花,尤其是鐘情于養多肉,是受了談瀛洲的影響。一開始為了追求多肉的好看,盛韻會“虐待”它,給它極大的溫差,不去澆水,多肉在死前會變得非常艷麗、非常美,達到極致的狀態,“真的是鮮死的”;但是慢慢地,盛韻的心態就放平了,不再對植物采用什么手段,而是讓它們自然地生長,“活著就好,不漂亮也沒關系”。
盛韻
談瀛洲說,“種花人也會碰到問題,有的時候會‘失控’”。要避免養花成為自己的負擔,種植和觀賞就是都市閑情。仙人球“大豪丸”花和曇花都是開放時間很短的花,在濃縮的過程里,談瀛洲體會到一種美的戲劇。
盡管塑料花比鮮花持久得多,但我們還是會送給女孩子鮮花,就是因為“鮮花不單單是對女孩子美的一種恭維,另外一方面它里面包含了美的戲劇,生命的戲劇。”
讀者提問
孫良喜歡到大自然中觀賞那些無意中發現的花,雖然大部分都叫不出名字。他提到,生存環境不太好,甚至是悲慘的地方,如果有心關注的話,也會發現美麗的植物。
比如有一次他在新西蘭一個廢棄的火山島上,看見荒蕪的墻角里長著一叢美麗的小植物,當時他不知道這種植物的品種,后來才從談瀛洲那里知道那就是美麗的“虹之玉”。
嘉賓為讀者簽名
思南讀書會NO.234
現場:王若虛
撰稿:王 凱
攝影:隋 文
編輯:黃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