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24日13:15 來源:文匯報 作者:滕肖瀾 點擊: 次
《城中之城》是一部書寫上海陸家嘴金融行業的小說。
浦東幾乎是改革開放最有力的見證者。40年前,輪渡口走來,那些散落著的矮舊房子,燈火零星,人煙凄清。如今,同樣這片土地,卻早已變了模樣。高樓櫛立,綠地環繞,繁華中透著井然。這里便是全國首個國家級金融貿易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時至今日,它已是上海、全中國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金融中心,其重要性與地位無需贅言。
八年前,我曾在人民文學上發過一個中篇《傾國傾城》,也是發生在銀行里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用Excel表格將所有人物一一列出,因為情節比較復雜,線索多。有讀者在網上給我留言,說喜歡里面的女主角。那篇小說讓我初嘗行業類寫作的滋味。相比之前的日常題材,似乎寫得更過癮。又覺得不盡興,像是還有話未說完。于是,有了八年后的這篇《城中之城》。27萬字。入行來最長的一部小說。也寫得最吃力。
我希望我這篇小說首先必須做到,即便讓專業人士看,也不會覺得是外行人在寫
動筆前,我去銀行蹲點了兩個月。它不同于我之前那些關于上海百姓日常生活的小說,而是涉及到一個特殊的相對專業性比較強的領域。先不說能否寫出當下金融行業那種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及金融人的內心世界,光是小說里涉及到的那些專業的操作程序和術語,已經很讓人望而生怯了。但我愿意試著進入這樣一個從未涉及的領域。期間,我走訪了不同的崗位:前臺、信貸、風控、審計、投行、資金管理、國際結算……與工作人員同進同出,學習相關專業材料和文件,看他們實際操作,聽他們彼此間的交流,把自己融入他們的語境和氛圍。我希望我這篇小說首先必須做到,即便讓專業人士看,也不會覺得是外行人在寫金融,不能有硬傷。這個過程很辛苦,但也很有意思。學了許多東西。
蹲點兩個月,構思三個月,動筆一年半。差不多兩年功夫完成小說。
小說寫了兩代金融人。陶無忌,可以稱作是“新上海人”代表,他身上的優秀、堅忍、成熟,恰恰是許多同齡城市男孩身上所缺少的品質,文藝作品中不該把這樣一類人過于概念化、標簽化。年輕人都是充滿朝氣的,一心向上。雖說有時難免用力過猛,但好在,年輕是本錢,有回還的余地。“90后”已經踏入社會。也許在許多人心中,他們還是孩子。但誰也不能否認,他們正在漸漸成熟,當面臨一些重大抉擇時,他們很可能會爆發出一種無法估量的潛力。
小說人物眾多,線索豐富。結束蹲點后,我便開始創作梗概,給每個人物寫小傳,寫詳細的情節走向。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不讓任何一個人物概念化,不讓任何一條線索有頭無尾。寫人,是我的最終目的。兩代金融人,老老少少,好好孬孬,寫出他們的復雜性。
正如金融業的風格是嚴謹而豐富,我希望我這篇小說也是嚴謹而豐富,同時又是細膩的,大氣的,有意義的。能表達人性的復雜,行業的復雜,生活的復雜。是非場、名利圈,哪里都是一樣。我想讓讀者記住里面的人物,而不止是故事。其中,S行副總趙輝是我著墨最多的一個人物。小說中,這是個讓人心生憐惜的男人,直到創作最后階段,我還在為他的結局而傷透腦筋。自殺還是坐牢?下不去手,我是為他操碎了心,時下流行的話叫“虐”。
每個“意料之外”,我更愿意把功夫做在之前的“情理之中”
書中的每個人物,我都試圖讓他們更有層次感。即便是那個壞到渣的薛致遠,細想來,也有他另外的一面。還有胡悅,從作者主觀的角度,其實我是愛極了這個女孩。撇開那些曖昧不談,其實她倒是既適合當朋友,也適合當情人,又適合當妻子。世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存在,許多人許多事,真正是說不清的。我希望小說中的每個人,都是生活中可以想見的人,不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每個“意料之外”,我更愿意把功夫做在之前的“情理之中”。
好壞故且不論,我盼著讀者讀完后,能說一句“這是一部用心寫的小說”,那就夠了。倘若能再添上“動人”兩字,那便讓我感激不盡了。
寫上海的發展,陸家嘴是跳不過去的一塊,是“城中之城”。如果說,石庫門里的“上海”,是原生態的、單純的、感性的;那么,陸家嘴這里的“上海”,則更加多元、更加理性。或者說,是五味雜陳,滲雜了本土和舶來。既低調又激進,既守舊又fashion,飛得起來也沉得下去。再是相悖,也能自成一體。
歸根到底,寫金融和金融人,其實也是寫上海,寫上海人。正如小說一開頭所說,“黃浦江上傳來汽笛聲。沉悶又宏壯。像極了這城市的底色。便是鶯歌燕舞、熱鬧璀璨,其實也是藏了三五分,往里收的,力氣不放在面上。這城市的人,又有幾個說話是張口便來,不管不顧的?俱是屏氣斂息,笑不露齒。有好,也有不好。事倍功半還是事半功倍,真正難講。倒是有些沉著的氣度。總比那些張牙舞爪的要好看。不小家子氣。不論黃浦江這頭,還是那頭,差別只在表面,內里的東西,著實是差不多的。”
——上海人度日的意思,石庫門也好,寫字樓也罷,兜兜轉轉,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