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11:43 來源:未知 作者:思南讀書會 點擊: 次
從左至右為高盛元、張定浩、舒飛廉、黃德海
撰稿:閔佳麟
2023年11月4日,張定浩、黃德海、舒飛廉做客思南文學之家,第434期思南讀書會如期展開。本次對談由高盛元主持,以“漫游云夢澤的43條小徑”為主題,從舒飛廉新書《云夢澤唉》開始談起,給讀者們帶來了一場緊緊圍繞“鄉土”的新書分享會。
舒飛廉
讀書會伊始,黃德海從書名入手,以《云夢澤唉》中“唉”字著眼,請作者舒飛廉對于書題進行深入闡釋。舒飛廉以為,“唉”字中挽歌式的語調既是對舊生活的記錄與告別,亦是對于新生活的尋找。接著,舒飛廉進一步陳說了成書過程中自己的寫作狀態和習慣。
黃德海
進而,張定浩與黃德海分別就該部散文集中的特別之處進行探討。張定浩認為,其書與其余鄉土作品的不同可概括為“碎時記”,使人看見生活而非結構。黃德海指出,舒飛廉突破了傳統的兩種鄉村無法展現自為鄉村“活生生”之生氣的桎梏,而以自己的雙眼所觀察到的為線索,勾畫出鄉村的整體。緊接著,張定浩從自身經歷出發,因為“新鄉土的復雜,悲喜莫名”而肯定舒飛廉書中體現出的通透與寬厚。
張定浩
此后,舒飛廉就為何對自然草木如此有感之問,以《上花山記》為例,提出:將自己的生命體驗與此后的再認識相結合,兩者交會將產生不可言說之妙趣。接著,三人從做飯引申至“養氣”,提出唯有當經驗足夠豐實,正如買菜積累了足夠經驗,方能使得作品有氣,有“顧盼有情”之趣。
高盛元
進入漫談環節,黃海德不忘“吃”之話題,以自己“被人寫饞”的經歷,引發對于舒飛廉寫鄉村的創造之妙——其呈現了鄉村和人的聯動體,而不一個工筆描繪的實在農村。
舒飛廉補充道,他在其中既體現出鄉村“桃花源”的部分,也力圖呈現與殘酷——變化與死亡的和解。此書于他之恐懼正在于成書過程相當于回溯過去,而過去恰好正一寸寸崩解。
現場讀者
黃海德和張定浩分別肯定了舒飛廉的創造。黃海德指出,在不停的跟鄉村重新認識中,鄉村不斷調整,認知也不斷調整,唯有人與鄉村不斷溝通中才形成屬于現時代的鄉村經驗。張定浩也以為,唯有這創造,方能將文學“連結”的作用展現出來。同時,他以“懷抱敬畏之心”回應了舒飛廉所謂“恐懼”,唯有創作者以戒慎的、生活其中的人的視角創作,方能使作品之完整為讀者帶來真實、整體的連接感。
讀者提問
在談論了對于鄉村變化的經驗和展望后,話題轉移向寫作技術層面。舒飛廉詳細闡述了自己寫作風格的變化和對于方法論上的認知。
嘉賓為讀者簽名
討論結束后,三人就讀者提問逐一回應,現場氣氛熱烈。
思南讀書會NO.434
現場:戚譯心
直播:姚芊芊
撰稿:閔佳麟
改稿:郭 瀏
攝影:隋 文
編輯:鄒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