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成人免费观看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男女羞羞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的视频黄页-成人免费高清视频-成人免费福利片在线观看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文學信息

文匯報:把心交給人民

2014年12月18日16:20 來源:文匯報 作者:王彥 邵齡 點擊:

像等待一場天籟的洗禮,文學藝術是唯一的指引;像守候一場天下的共鳴,用心靈的聲音,一呼百應。

昨晚,上海大劇院莊重而簡潔的舞臺上,“把心交給人民”六個大字直擊人心,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頒獎典禮在此舉行,能容納1800人的劇場座無虛席。面對向文學藝術大師們致敬的舞臺,所有人如同小學生,正襟危坐,側耳聆聽。

人民是創作的源頭,飲水思源莫敢忘懷

如果要說昨晚有哪個詞出現頻率最高,非“感謝”與“人民”莫屬,前者是得獎大師們的現時情緒,“人民”則是他們扎根藝術土壤的本源。

譬如呂其明,童年就投身革命,轉業到上影廠,他以《城南舊事》等60部電影音樂譜寫了藝術的嘹亮樂章。《誰不說俺家鄉好》和許多電影插曲在人民群眾中經久不息地廣泛傳唱,成為一個時代經典的音樂記憶。管弦樂《紅旗頌》更是重大慶典上激勵人民萬眾一心奮勇前進的不朽旋律。

在民間,呂其明先生的許多作品都有一種令人常聽常新的感覺。究其原因,呂先生用最樸實的話語道出所有得獎人的一致心聲——只有心懷祖國和人民,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藝術作品。自從10歲參加新四軍,呂其明把黨和人民當成力量的源泉。在他看來,“是祖國和人民、黨和軍隊,把我從一個一無所知的孩子培養成文藝工作者,是黨教育我怎么做人,也是黨教育我,要做個正直、無私、樂于奉獻的人,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寫作。”

飲水思源。正因為胸中涌動著對人民點滴恩情的感懷,呂其明才將才華涌泉相報,創作出優美而充滿激情的旋律,讓人民看到美好與希望,讓世界看到中國人民在艱難中不懈跋涉前行的偉岸身影。

文藝有救贖的意義,賦予我們又一次生命

第六屆“文學藝術獎”得獎名單公布伊始,世人都在驚嘆,藝術常青,文藝人更常青。古稀、耄耋,直至期頤之壽,大師們個個精神矍鑠。追問背后緣由,秦怡的故事是點睛之作。

從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那天開始,一個16歲的少女憤然跨出封建大家庭的門檻,義無反顧,70多年追隨中國新文藝前進的腳步。她曾是抗戰重慶話劇舞臺上最燦爛的四大花旦之一,也是新中國銀幕上最亮麗的明星。半個多世紀來,她用30多部電影演繹中國新時代女性朝氣蓬勃的美麗,更燃燒生命的全部熱情,詮釋母愛偉大的內涵。人生的滄桑掩不住她永遠的美麗,歲月定格于她內心的充實。當93歲高齡剛從醫院告假趕來的秦怡步上舞臺,“美少女”是全場獻給她最美的名字。

而作為杰出貢獻獎得主,王安憶也用文學賦予她的二次生命,闡釋文藝救贖的深刻意義。“在我上山下鄉插隊落戶的時候,遠離家鄉且前途茫然。心情苦悶之時,母親建議我對生活做些記錄,也許可以釋解郁悶。當時我并不理解。”王安憶說,多年后的今天,她終于理解了母親的苦心,“她是想讓我領略文學中的樂趣,這樂趣能照亮人生。”

前浪就如同明燈,溫潤了心靈更照亮前程

舒巧是舞蹈家,徐玉蘭是戲曲藝術家,但文藝的根相通,枝葉相連,有傳承、有薈萃,才是文脈代代傳承的底氣與靈魂。

徐玉蘭,12歲學藝,最終花開上海。她在這里創建了玉蘭劇團,創造了高亢挺拔、行腔多變的徐派小生藝術,開始了藝術生涯的一次次輝煌。她的《紅樓夢》風靡大江南北,成為越劇史和名著改編的不朽經典。2013年,紀念越劇改革70年,《舞臺姐妹情》尾聲,她以90歲高齡登臺演出,全場為之動容。雖因身體原因未能到現場領獎,但老藝術家通過錄像表達情懷:“對青年的培養,我也想出點力量。”

有大師想到后輩,就有大師祭奠前人。舒巧的得獎感言讓觀眾們的眼角濕潤了。“有點緊張,因為這個獎大部分的獲獎者都是我一直很崇敬的學者、師長和前輩。第四屆“文學藝術獎”的得主王元化先生就是我一輩子的精神導師。那么多年來,是他的學術思想引領著我創作和探索,所以現在獲得了老師曾經獲得過的獎,我覺得自己很惶恐。”但話鋒一轉,“如果我拿這個獎能夠告慰王元化先生的在天之靈,我也會安下心來。”

藝術是執拗的潔癖,叫人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是現實主義話劇表演忠誠的堅守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堅定的實踐者,被譽為中國的莎士比亞“王子”。焦晃的亮相正如他藝術生涯的寫照——堅定的磐石,頑強堅守自己的藝術理想。每一個角色都經過嚴厲目光的篩選,每一句臺詞都經過精心打磨,他的心永遠沉浸在莎士比亞經典的劇作里,徘徊在高水準的原創劇目里。而在影視劇中,他的表演依然保持高貴的氣質。“我很快就80歲了,在此之前,再演一兩個戲、舞臺劇,我就這么想的,沒別的想法。”他說,自己并不認為這個獎僅是授予個人的。“而是對和我一起堅守上海話劇舞臺數十年的許多老同志的共同肯定。我得到過他們好多的支持與關懷,我不能忘記他們。我在此也特別向‘青話’的老同志們表示誠摯的感謝。同時我也感謝我的母校上海戲劇學院在1950年代,為我們確立了現實主義演員創作體系的法則和各方面的要求,我覺得如果過去的教學實踐是正確和有效的,那么就不能輕易地舍棄,而應當堅持。”

樂觀有動人的魔力,讓老夫聊發少年狂

錢谷融、賀友直的出場掀起昨晚一陣高過一陣的掌聲,為96歲高齡錢谷融先生的執意起身,也為以幽默詼諧打動全場的賀友直先生。

錢谷融,出身清貧農家的他熱烈而謙和、堅定而從容、散淡而堅韌,一生就在課堂和書齋兩方天地中耕耘。在課堂,他是一代名師,與北大王瑤先生南北遙望,桃李芬芳,弟子皆為當今學界翹楚。在書齋,一篇《論“文學是人學”》讓他名傳天下,也帶來了跌宕的人生。對藝術、對美,他總有人所未見的幽微洞察,超然卓見。他在棋盤上消磨時光,在對弈中感悟著藝術和人生的真諦。坐著輪椅被推上舞臺,96歲高齡的文學理論家永遠笑瞇瞇地面對大家,他說:“我既無能又懶惰,一生除了讀書就是教書。”樂觀中帶有堅定力量。賀友直,93歲的美術家,摘帽致意,滑稽作揖,他的舉手投足,詼諧氣息拂面而來。就連主持人都開始“沒大沒小”起來,直用寧波話喚他“老頭”。“老頭”說,自己曾犯難,獲獎感言究竟用普通話、寧波話、還是英語。最終,他用三種語言逗樂全場,“這次得獎我用寧波話講是很難為情的,因為我賴以為人民服務的陣地已經沒有了。”這一段是寧波話。“感謝人民、國家還沒忘記我,還承認我,非常感謝,衷心地感謝。”這些是普通話。末了,“finish”、“thankyou”他用英語兩次謝幕。

而搶過主持人的話筒,賀友直還講述起多年前一段趣事。1980年代,賀老借調到中央美院,系里領導安排他到美院最大的42號教室講課。“下面坐的都是現在頂尖的人物,門前一排雙卡錄音機,窗臺上也坐滿了人,外單位也好多人來聽。”賀友直清晰記得,“當時,農場里的、部隊里的,他們有非常饑渴的求知欲。”演講第一句話,他說:“我老漢是1937屆”,下面一排人瞪著眼,他們在猜或許是延安魯藝,或是國立美專,或者巴黎、比利時之類名校。孰料,賀友直開口:“我是1937屆小學畢業。”

就是因為有了這份樂觀積極,即便在今天,賀友直的陣地依舊在,他通過筆墨繪就上海的風情畫卷,為城市留下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

創造是藝術的命脈,桑榆晚亦有新風貌

莫道桑榆晚,創造是藝術的命脈,因為有了創造力,藝術能在任何時候煥發出嶄新魅力。

尚長榮出身梨園世家,深受父親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藝術熏陶,又受業凈行大師侯喜瑞,傳統京劇藝術功力深厚,積累有大量花臉的傳統經典劇目。同時積極呼應時代要求,致力京劇新劇目創作。20世紀80年代,他懷揣劇本,單槍匹馬來到上海創排《曹操與楊修》,橫空出世,成為當代京劇傳世的新經典,和《貞觀盛世》、《廉吏于成龍》構成“尚長榮三部曲”。

但他更大的貢獻在于,把中國傳統京劇帶到世界。今年春天,3D京劇電影《霸王別姬》登陸美國杜比劇院,“這次我們帶著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京戲《霸王別姬》到了杜比劇院,到了奧斯卡,走上紅地毯,我們更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同樣的,方增先也在1980年代,用《母親》等水墨人物畫把中國水墨畫帶進了一個蒼涼渾厚的全新境界。

文脈是奔騰的長河,令人甘當小小浪花

翻譯家草嬰,終身孜孜不倦將俄羅斯文學的精華忠實地翻譯、介紹給中國讀者。其譯筆既有俄羅斯文學博大深邃的神韻,又不失漢語優美形象的情韻。20年青燈黃卷,以一己之力,完成12卷400萬字《托爾斯泰小說全集》的翻譯,為傳播人類優秀文化做出了巨大深遠的貢獻。雖然因病未曾來到現場,但草嬰先生托夫人帶話:“我是一棵小草,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給黃土地增添一絲綠意,這是我的使命感,也是我的責任感。”

杰出貢獻獎得主施大畏也說:“文藝是條奔騰的長河,我只是其中的小小浪花。”

堅守是精神的圖騰,惟愿畫到最后一天

陳佩秋,中國畫壇一代大家,她只有一個心愿——畫到最后一天。“我希望我多活兩天,能夠畫到生命盡頭。”

同樣的,百歲徐中玉一生漫步在大學校園內,埋頭于經典和書齋。教學、工作之余,他永遠端坐在書桌前沉思,恪守中華傳統,始終保持耿直的風骨。六卷《徐中玉文集》記錄了他不畏艱難追求學術真理的身影,承載了他多少家國情懷。主編4卷700萬字的《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專題資料叢刊》,為當代文論建設奠定厚重基石。去年,徐先生以一介書生,把畢生積蓄100萬元捐給母校,成立了中玉基金。坐著輪椅上舞臺的徐中玉說:“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榮譽,我做得還不夠好,還要努力。”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