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成人免费观看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男女羞羞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的视频黄页-成人免费高清视频-成人免费福利片在线观看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文學信息

文匯報:左聯誕辰85年,曾開創中國現代文化新局面

2015年03月03日13:20 來源:文匯報 作者:李婷 點擊: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竇樂安路(今多倫路)233號的中華藝術大學底樓一間大教室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文學團體——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宣告誕生。左聯的成立,開創了中國現代文化的新局面。與此同時,有關它歷史局限性的探討也從未停止過。

85年了,我們紀念“左聯”的現實意義在哪兒?學界的普遍觀點是:左翼文化戰士對社會底層的關注和同情,是當代文藝創作的精神傳統。

左聯的歷史功績是第一位

作家馮雪峰曾回憶說,“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這個名稱中的“左翼”二字,是由時任中共中央文委主任的潘漢年提出,由魯迅最終拍板敲定的。對于魯迅和左聯成員而言,左翼的內涵十分明確,那就是以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為使命,以平等、正義為目標;從他們的作品中,人們可以聽到土地的咆哮、汽笛的長鳴、勞苦大眾的聲音。

學者陳漱渝告訴記者,左聯雖然是在批評太陽社、創造社“左”的傾向過程中成立的,但它在存在的6年中創辦了幾十種刊物,留下了大量值得關注的文學作品,如魯迅的后期雜文、茅盾的《子夜》、瞿秋白的《<魯迅雜感選集>序言》、丁玲的《水》、田漢和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還有李樺、劉峴,賴少其、羅清楨等人的木刻,這些影響所及從南方到北方,從國內到國外。“所以,左聯的歷史功績是第一位,歷史局限是第二位。”陳漱渝直言,任何人青年時代都會走彎路,犯一些幼稚的錯誤,形象地說,那就是左聯戰士在撞開新時代大門的時候,有時顯得莽撞和急躁。

精神傳統值得發揚光大

在85年后的今天,左聯仍有諸多文化精神傳統引起研究者的關注,其中最突出的是對底層大眾、對現實生活的關懷。以夏衍1936年4月創作的報告文學《包身工》為例,該作品完全采用了寫實手法,在描寫包身工超負荷勞動時,他這樣寫道:“每天做十二小時工,平均每人要吸入0.15克的棉花絮。”“手腳瘦得像蘆柴棒,身體像弓一般的彎,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慘。”

細致源于深入的調查。據悉,雖然《包身工》的寫作開始于1935年,可作者接觸包身工這一社會現象則是在1927年。當時夏衍在上海從事工人運動,住在上海滬東一帶。這里是工人區,由此他開始了解包身工這個特殊群體的種種特別現象。1932年,導演沈西苓想寫一個以上海女工為題材的電影劇本,夏衍便將自己了解的包身工情況告訴了他。雖然由于種種原因,這部電影反響不大,可是在寫作劇本的過程中,夏衍又搜集了不少資料。1935年,夏衍再一次開始了有關包身工材料的搜集,并實地觀察她們的生活情況。當時夏衍住在麥特赫斯德路(今泰興路),離包身工所在的楊樹浦有10多里路的距離。為了在早上5點鐘之前趕到那里,就得凌晨3點起身,步行過去,才剛好能看見包身工上班的情形。這樣的觀察堅持了兩個多月,用他后來的話說,是“做了兩個多月的‘夜工’”。

“所有的左聯文化戰士無不以深切的人文關懷和現代理性精神的光芒來觀照現實。”魯迅研究專家王錫榮說,魯迅與不少左聯成員有過論爭,但他同樣希望文藝發揮現實功能,也在創作中身體力行。在左聯成立大會上,魯迅先生第一次提出了文藝要為“工農大眾”服務的方向。

陳漱渝說,雖然當今的文藝創作群體成分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強調創作私人性的“職業型藝術家”和循經濟法則運作的“產業型藝術家”,還有很多文藝人兼具不同身份,時而是審美人、時而是經濟人,但是,“人文關懷仍然應該是文藝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品質”。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