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2日09:53 來源:文匯報 作者:邢曉芳、傅盛裕 點擊: 次
圖書付梓,塵埃落定,這是傳統出版業的一定之規。除了后期的營銷推廣,當圖書交到讀者手中,基本就意味著出版流程的結束。但互聯網的基因,卻開始逐步滲入出版的各個“關節”,正對這一傳統行業進行再造。
無論是教育出版、網絡文學抑或社交出版,一幅幅“互聯網+”的新圖景正漸次展現——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上海數字出版產業營業收入達658億元,比2013年增長37.5%。在互聯網時代的語境里,圖書出版,正從“終點”走向“中點”。
教育出版:無遠弗屆,共步“云端”
關于互聯網對出版行業的影響,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副社長王健用一句話概括:“轉型升級是結果,媒體融合是手段。”在他看來,出版行業的媒體融合是大勢所趨,出版社近年的轉型,也遵照了媒體融合的路徑。
從全球大勢而言,在線教育正是投融資關注的熱點之一。作為以教育為特色的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自2013年起嘗試紙質圖書嫁接互聯網資源,通過在圖書上印刷二維碼,對應云端的微視頻,迄今已出版50余種圖書,凡120萬冊。類似《解題高手》、《題根》等暢銷教輔中,專門設計了在線講解的視頻。
“原本需要問老師、問同學或者上網查詢的內容,現在通過移動互聯網,就能獲取云端資源,讓學生、家長信手拈來。”王健表示。去年,長寧區的一套區版教材售出3500冊,截至去年9月,二維碼的掃描率超過50%。
起初,出版社以為云端資源會受制于硬件,可能只在經濟發達地區有收益。但實際結果是,在相對落后的西北地區,在線資源的訪問量并不遜于一線城市?!耙驗樵诰€資源大都請全國名師錄制,教學質量可能還勝過當地老師的課堂講授?!蓖踅「嬖V記者。
在教育出版中,文字是死的,互聯網使之生動起來,跨越了形式的壁壘、地域的界限。同時,在線資源令圖書變得“立體化”。在王健看來,互聯網的改造,是漸進的加法:既遵守了學生對圖書消費的規律,堅持了原有的主業,又添加了互聯網元素,拓展了書的內涵。“今后,在線資源越來越多,還可以有更深層、更系統的運用。”
玩法多元:流程再造,理想豐滿
2015年伊始,互聯網和出版圈的一件大事,是騰訊對盛大文學的并購。公司合并后,成立閱文集團,子品牌囊括QQ閱讀、起點中文網、創世中文網、云起書院、瀟湘書院、紅袖添香、小說閱讀網、中智博文、華文天下等知名網絡文學平臺。
曾經的起點中文網創始人、盛大文學總裁吳文輝,此次履新之后,任騰訊文學首席執行官,繼續在網絡文學的江湖馳騁。傳統出版作為網絡文學的出口之一,也面臨全新的前景。事實上,在吳文輝治下,原盛大文學已探索出明確的出版版權運營模式:一部優質的作品,在網絡文學平臺展示僅僅是開始。此后,平臺會與作者協商版權,根據作品所在領域及特點,針對影視、游戲、漫畫、文字出版等5-10個平臺,開展針對性的運作。最快的作品,僅2個月就能攫取“第一桶金”。這便是出版領域的互聯網速度。也因為有了網絡平臺,作品的市場前景、創作方向,都能夠及時調整,不必“閉門造車”。
而在創業領域,也有項目根植于“互聯網2.0”的社交邏輯,開啟了簡化出版流程的嘗試。去年下半年,一個叫“贊賞”的社交出版項目面世?!百澷p”的初衷,是“要讓中國所有寫字的人都能站著掙錢”。其運作方式,則是通過前期的出版前景判斷、過程中的眾籌款項、后期的專業出版社跟進來實現。通過作者的社交圈和“粉絲”積累,籌得一定款項,覆蓋出版印刷的硬成本。專業出版社的操作和渠道,確保了圖書的質與量。兩相調和,用“贊賞”的話說,人人都可以出一本書。而在“重新定義出版”之外,創始人陳序還有更大的野心:通過“贊賞”的過程,建立作者與“粉絲”之間的緊密聯系,接入更多玩法。例如,音樂人,可以定制歌曲;葡萄酒專業人士,可以舉辦酒會;旅行達人,可以組織團隊出游。根據作者的特點、能力,量體裁衣,出版只是中站,不再是終點。
去年,傳統圖書出版單位數字化轉型。上海傳統出版單位的數字化營業收入預計3億元,主要集中于紙質書同步配套光盤、電子書銷售、網絡用戶登錄卡銷售、“電子書包”等。而原盛大文學和騰訊文學上海公司的全年營收分別為11.5億元及5000萬元。當“互聯網+”的加號觸角更深入,更豐滿的想象空間正等待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