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0日12:5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5月 作者:admin 點擊: 次
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巨著 《三體》第一部的英文版將由在美國科幻出版中占重要地位的美國科幻專業出版公司出版,于今年10月在美國上市。《三體》三部曲是近年來中國科幻領域最暢銷的長篇小說之一,截至目前中文版已累計銷售約40萬套。《三體》英文版在美國上市,標志著中國長篇科幻小說開始進入國際視野。該書由雨果獎獲得者、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劉宇坤擔綱翻譯,該書的英文版編輯格林斯基表示,該書獲得美國多位科幻作家好評。
中國科幻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三體》三部曲被稱為是一部想象中的未來史詩,以恢弘大氣的筆觸描述了地球文明以外的“三體文明”,描述了人類與宇宙間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之間的關系,也描寫了人與宇宙的關系。小說試圖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同時注重表現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努力創造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文學評論人士稱其“為中國文學注入整體性的思維和超越性的視野”。中國科幻迷心目中,它幾乎等同于中國的“星球大戰”或是“阿凡達”。
《三體》作者劉慈欣,是中國當代最受關注的科幻作家之一,他表示很看重《三體》英文版在美國上市后讀者的反應:“重要的是讀者的反應。科幻文學作為類型文學,讀者的反應很重要,決定科幻文學的層次。中國科幻文學從市場規模、作家群體人數、作品成熟度與美國相比還有差距。”
劉慈欣說,中國現代化進程給人們帶來新的精神狀態,隨著現代化進程的發展,大眾視野更開闊了,開始思考終極問題,關注人類普遍的問題,這是科幻熱的原因。中國科幻文學走出去其意義在于讓世界知道中國人的宇宙觀正在變得更加開闊。
《科幻世界》副總編輯姚海軍認為,《三體》英文版的出版,是中國科幻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三體》等一批中國當代科幻作品中的佼佼者,其想象力和文學功底都足以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科幻作品相媲美,只是礙于語言文字的溝通阻礙。有了英文版,將更便于中西科幻界及科幻愛好者的彼此理解和交流。
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長吳巖指出,近年來中國科幻文學逐漸受到西方科幻界的關注,中國科幻作家陳楸帆的短篇作品《麗江的魚兒們》被劉宇坤譯成英文,去年獲得國際科幻翻譯獎。去年3月,吳巖與加拿大科幻學者維羅妮卡·霍靈格爾共同在美國《科幻研究》雜志推出的“中國科幻專號”,收集了10位作家學者對中國科幻各個領域的研究成果。韓松和劉慈欣這兩位內地當前最具有實力的作家,也為這個專刊撰稿。劉慈欣的作品看重科幻的古典傳統,并加以創新,他以豐富的創作實踐和對科幻現象的思考,已經對中國的科幻文學領域造成了一種劃時代的震撼。中西方科幻文學有共通的價值觀,共同關心的問題,考慮人類的命運。也有不同,比如劉慈欣站在大比例人口國家考慮問題是西方作品沒有考慮的。
科幻作家韓松認為,世界對中國文學的關注度這些年在上升,不僅是獲諾貝爾獎的莫言,其他方面如通俗文學、科幻文學這樣的類型文學也受到關注,《三體》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受到世界的關注,說明整個中國文學越來越受關注。
科幻文學走出去還需做好市場渠道
如今科幻文學在中國正呈現勃勃生機。據吳巖介紹,在《三體》的帶動下,中國科幻文學正在經歷一個全面的提升、復蘇。現在科幻文學作者非常多,來自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還有一些純文學的作家現在也加入了進來。還有一些科學家,比如物理學的李淼教授也來寫科幻,他寫了一本書叫《三體里的物理學》,很不錯。年輕的作者現在也有很多,很多 “70后”、“80后”甚至“90后”都寫得非常不錯,像陳楸帆、馬伯庸、程婧波、夏笳、飛氘、寶樹、江波等,他們的實力是很強的。陳楸帆出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寫得非常好,是關于環境問題、電子垃圾的,他和中國的現實接得很近,而且它的故事非常好。還有飛氚,他的文學感覺非常好。
但科幻文學走出去還面臨種種問題,吳巖指出,國內的科幻界對世界市場運作不了解,出書后投入的宣傳不夠,應該把市場渠道做好。
劉慈欣希望中國科幻出版界擴大市場范圍。
韓松認為,中國文學走出去面臨西方讀者接受的問題,美國的翻譯作品占出版量很少,美國讀者對自己之外的作品不大關心。另外中國科幻作品在推廣方面做得不夠,媒體的介紹很少。中國現在很多科幻文學很優秀,如“80后”作家陳楸帆長篇《荒潮》去年獲得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還有飛氘、寶樹等,相當多的一批人寫得相當好。
科幻文學前景廣闊
劉慈欣表示他看好中國科幻文學的前景,科幻文學從狹義上作為文學體裁,廣義上作為思維方式,介乎科學與文學之間,崇尚創造力,把各種可能的未來排列出來,在假設想象中的世界中推理會發生什么。科幻思維方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國內大企業、國家的重要部門都有請科幻作家咨詢。
科幻需要用一種新的思想來看世界,劉慈欣說,科幻是對一個人生命的擴展。在我們人類之外的空間相當大,但是主流文學就只集中在地球這粒灰塵上,對我們之外的時間、空間并不關心。我覺得,作為一種文學這是很遺憾的,而科幻文學,它涉及到的時間、空間都是非常廣闊的,它把我們傳統的主流文學看不到、不愿意看的那些宇宙中的其他部分呈現了出來。同時,它把人性放到這些部分中去,讓人性在這里面表現出它的美、它的丑、它的本質,這是主流文學從來沒有表現過的,也是我們需要讀科幻的一個重要原因。“我認為科幻文學可能是所有文學題材中最具共性的一個文學題材,它所關心的問題更多的都是我們大家所共同關心的一些問題,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是任何一個民族都必須關心的。”
吳巖認為,科幻最終為人類走向未來寫作,真正的未來需要做建構性的寫作。要為人類打開腦洞,為迷途的羔羊折返自由的宇宙而寫作。
韓松表示樂觀,中國讀科幻的讀者會越來越多。在西方隨著工業化發展喜歡讀科幻作品的讀者有很多,中國也正在經歷現代化的過程,科幻文學會引起更多人的興趣,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