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話題#
上海有一群寫小說的教授們,很惹人注目,如復(fù)旦大學的王宏圖、談崢,同濟大學的張生,華東師范大學的朱曉琳,上海大學的葛紅兵,上海師范大學的楊劍龍,發(fā)表和出版了不少小說,被評論家稱為教授小說。那教授小說到底意味著什么?一個身份的暗示,還是文學的可能?從事文學研究的教授們,是在什么原因下寫起小說來的,他們是否會有眼高手低的痛苦,當一個通曉輸贏規(guī)則的裁判,真下場踢起了球,到底會有什么?
#關(guān)于新書#
張生長篇小說《忽快忽慢的旅程》以新世紀十多年來的上海生活的巨大變遷為背景,塑造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接受大學教育的幾個年輕人的群像,通過他們對愛情與事業(yè)的選擇與困惑,折射出了時代的進步在他們心靈中所引發(fā)的碰撞和投影。
張生筆下的人生軌跡,節(jié)奏忽快忽慢,卻單調(diào)而漫長,沿途沒有怡人的鳥語花香,沒有迷人的誓言許諾,只有充滿偶然性的猙獰強大的命運――“真正的生活是不符合邏輯的,它絕不會按人的想象和設(shè)計展開,它總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而這才是生活?!?/p>
王宏圖《別了,日耳曼尼亞》,故事發(fā)生在上海和德國北部的一座城市中。上海的生活,塵囂紛繁,目不暇接的事件渲染了不安,焦躁的悄緒。青年男女間關(guān)于忠誠與背叛的欲望陷落,父子之間沉默、僵持的心靈撞擊,中年夫妻淡漠卻又相依為命的荒謬扭結(jié)……【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