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現象引發熱議。對于網文在海外的二次傳播,有學者提出,在全球流行文化輸出的競爭格局中,與美國好萊塢、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有一拼之力的,只有中國的網絡小說。處于起步階段的網文譯介被寄予厚......
對于中國的青春文學來說,新概念作文大賽不僅一舉推出一批知名青年作家,也因倡導“新思維、新表達、真體驗”刮起一股清新之風。如今,身處自媒體云集的互聯網時代,“新概念”平臺如何繼續吸引年輕學子? “新閱會”杯第20屆......
4月11日,上海圖書館發布了2016年度上海市公共圖書館閱讀報告。 截至2016年底,上海市中心圖書館“一卡通”服務體系成員包括總館1家,市級公共分館1家,區(縣)公共分館22家,街道(鄉鎮)服務點214家,大型居住區服務點1家,高校分......
巴老書桌上的恐龍瓷雕、太陽間書架上的《魯迅全集》、經蕭珊批注的讀者來信……在位于上海武康路的巴金故居,如果你能帶走一件東西,是什么?在哪里?為什么? 都說參觀博物館或故居最乏味,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袁堅卻在與巴金......
日前,由《上海文學》 雜志社攜手上海人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聯合舉辦的第一屆《上海文學》小說大賽結果揭曉。作家涂元偉的中篇小說《子宮不是宮》摘得大獎,默音《酒狂》、張蓉《鳥鳴嚶嚶》獲佳作獎,邱振剛《城里的月光》、......
“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通過各種形式的優秀文藝作品,更好地梳理中華文明起源。除了有嚴謹梳理考證神話內涵的學術文本,活靈活現展示神話故事的連環畫版本外,還有已經基本完成的文學故事本,以......
3月20日正值二十四節氣的春分,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以“深耕悅讀”為主題,將思南讀書會引入街道與格致初級中學共建共辦的圖書館,通過閱讀分享交流的形式將“市民修身”落地落實。據悉,這也是思南讀書會邁入社區的第一站。 活......
《收獲》雜志主編程永新和著名作家余華3月17日做客澳門文學節,就“《收獲》及文學雜志在中國的重要性”展開討論。程永新說,今年正好是《收獲》雜志創刊60周年,這本雜志能走到今天,都離不開巴金先生,如果沒有巴金,就沒有今......
3月9日,青年作家張怡微過了她三十歲的生日。三十而立的張怡微非常忙碌,剛從臺灣政治大學結束五年博士學習回到上海,接下來要完成她的“家族試驗”系列短篇小說集《櫻桃青衣》的寫作,再寫一本重讀通俗小說的文本細讀專著,修......
傅雷作品即將完整“回歸”上海。記者日前從上海遠東出版社獲悉,出版團隊與傅雷次子傅敏、上海浦東傅雷基金會合作,歷時近6年打磨,將于今年下半年出版 《傅雷著譯全書》26卷,推出收錄傅雷現存全部著譯作品的權威版本,以此紀......
“1991年認識戴小華,已經20多年,直到讀這本書才知道,她來自這樣的家庭。”在上海作協大廳舉行的馬來西亞華人作家戴小華長篇紀實小說《忽如歸》新書座談會上,上海作協主席王安憶這樣感慨。《忽如歸》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記......
3月2日下午,由上海市作家協會、貴州省委宣傳部、中共遵義市委、遵義市人民政府主辦,遵義市委宣傳部、中共匯川區委、匯川區人民政府、遵義市廣播電視臺承辦的《古今海龍屯》新書發行暨作品研討座談會在遵義賓館多功能廳舉行。......
記者今天從上海市作家協會獲悉,上海高齡老藝術家羅洪因病于2017年2月27日凌晨在徐匯區中心醫院安詳離世,享年108歲。 羅洪自1930年發表作品,第一篇作品隨筆《在無聊的時候》發表于當年5月號《真美善》月刊。她主要創作小說,第一......
“把燈點到石頭里去,讓他們看看/海的姿態,讓他們看看古代的魚/也應該讓他們看看亮光/一盞高舉在山上的燈。”2月26日下午,伴隨著電臺播音員方舟情感豐沛的朗誦,“致敬青春:1990—2017——上海作協首屆詩歌青創班作品朗誦會”在......
2月25日,思南讀書會迎來了三周歲的生日,小小的思南公館會場被幾百位熱情的讀者擠得水泄不通。他們都是來見證一件盛事:《思南文學選刊》的創刊。 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孫甘露介紹,《思南文學選刊》的創刊,是對上海作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