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成人免费观看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男女羞羞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的视频黄页-成人免费高清视频-成人免费福利片在线观看

藝術與科學在此重逢

老舍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繞不開的人物。
時間:5月11日(周六)16:00-18:00
地點:思南文學之家(復興中路505號)
嘉賓:潘耀昌、林鳳生
主持:殷曉嵐

嘉賓介紹



上海大學退休教授,《自然雜志》編審,高級記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名畫在左科學在右》
本書圍繞100余幅膾炙人口的世界名畫,以科學視角進行解讀,圖文并茂,制作精良,完美呈現了科學與藝術的交融
個人簡介
上海美院教授。1980年浙江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留校,創辦史論系,1988—1990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先后任新建史論系主任,參與創辦美術報,任副總編輯。
個人簡介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科普編輯室主任、副編審,多年從事科普圖書的編輯出版工作,擔任責編的圖書曾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等多個獎項。

文字實錄



林鳳生:在藝術與科學之間搭一座橋

       5月11日下午,上海美術學院教授潘耀昌和《名畫在左科學在右》的作者、上海大學教授林鳳生作客第298期思南讀書會,兩位嘉賓從美術作品出發探討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的聯系。詳情

  “學繪畫要以自然為師”


  談及《名畫在左科學在右》的創作,林鳳生強調自己時刻注意:“一要通俗易懂,二是科學上也不要有問題,深度恰到好處。”為什么會選擇從科學的角度來欣賞繪畫?內在動因可以追溯到林鳳生的少年時期。


  初中時,林鳳生曾師從豐子愷、唐云等美術大家學習,得到了藝術的啟蒙和熏陶。他提到,豐子愷曾教導自己繪畫要以自然為師,并把“師自然”三個字題在自己的本子上。


  以繪畫興趣為基礎,物理專業出身的林鳳生意識到自然科學視角下有著理解藝術作品的不同方式。以《清明上河圖》為例,大多數人看到的是畫中橋上的人和物,但從力學史和橋梁史的角度看到的則是橋梁設計的精巧。


  找到了科學和藝術相交點,林鳳生分享了很多妙趣橫生的觀點――蒙娜麗莎是有脂肪瘤的亞健康患者;中國畫的線條技法與物理中的馬赫帶原理相一致,此外,研究藝術會發現藝術還可以延伸到神經科學、腦科學、光學等領域的知識。


  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橋梁


  英國作家斯諾曾提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有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詳情】

現場嘉賓
從左至右為殷曉嵐、林鳳生、潘耀昌
現場嘉賓
林鳳生
現場嘉賓
潘耀昌
現場嘉賓
殷曉嵐

現場圖集